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千分之二的嬰幼兒遭受虐待,是5年前的1.2倍,9成發生在家裡,8成施虐者是父母。最常見的原因是孩子生活作息、飲食或規矩問題,占了52%;其次是無法忍受哭鬧(18%)或教養知識不足(15%)。這些問題正是家長最容易抓狂的點,也凸顯育兒過程需要更多支持與資源。
對於這些困難,楊珮璉副秘書長建議家長用「停、看、聽」三步驟應對:停止責怪自己、看見孩子的真正需求、聽取正向建議與支持。陳木榮醫師則提醒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是情緒和需求的表達,多學習親職與情緒管理技巧。若有心理或健康問題,也別怕尋求協助,找到適合的教養方式與作息,才能減壓又穩定家庭。
推薦新聞:獨家爆料|貴婦百貨吃7590元高級法餐 腸胃炎狂瀉!餐廳卸責只問:要不要花籃慰問
衛福部也推出育兒資源地圖,包括社福中心、家庭教育中心、親子館和線上學習平台,讓家長在快崩潰時能找到幫手。衛福部呼籲,孩子雖然難帶,但絕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希望家長能理解每個孩子的差異,用耐心與正確方法養育,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讓愛與溫暖成為教養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