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指出,有超過9成學童水果吃得不足,這將成為台灣未來健康的大問題。很多人以為蔬菜可以取代水果,其實不行,因為兩者提供的營養不同。像維生素C、水溶性纖維這些重要營養素,在烹調蔬菜時常常會流失。早餐是攝取水果的黃金時段,不只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還能幫助孩子更有精神上課。

羅福松醫師進一步提醒,腸道健康與孩子的專注力和免疫力有密切關聯,水果中的水溶性纖維能促進好菌生長,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關鍵。國際研究也發現,水果攝取不足會讓孩子缺乏特定營養素,不只容易生病,甚至可能影響到大腦發展。醫師建議早餐可以搭配番茄、奇異果、木瓜、橘子等高營養密度的水果,讓孩子一整天精神滿滿。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郭台銘女兒遭冒名吸金!誆認購「永齡」投資案 套路超逼真(獨家踢爆)

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有高達50.7%的學童早餐吃得不夠健康。忙碌家長常讓孩子吃熱狗、薯條、含糖飲料等高油高糖食物,容易讓孩子越吃越胖、免疫力下降。正確的早餐應包含全穀雜糧、優質蛋白質和蔬果,水果不只營養豐富,也好攜帶、好入口,非常適合當早餐的一部分。基金會也提醒,果汁不能取代水果,因為果汁糖分高、纖維低。

為了讓孩子養成天天吃水果的習慣,董氏基金會推出「每日2份水果 從早餐開始」活動,從4月底起號召全台國小加入。活動邀請孩子們記錄早餐吃了哪些水果,參加就有機會抽中超過100項獎品。基金會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更多孩子和家長認識早餐水果的重要性,讓「加一份水果,健康跟著來」不再只是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