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報導,美國心臟專科醫師桑杰‧布霍瑞吉(Sanjay Bhojraj)擁有20年臨床經驗,他指出,許多病患明明有運動、控制壓力,卻依然出現動脈堵塞與代謝異常等問題,而「共同關鍵」就在每天吃下的食物。
他整理出9種自己絕不會碰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慢性地傷血管、造成發炎、提高血糖,讓心血管疾病悄悄上身。
1. 含糖早餐穀片
包裝上印著卡通人物、還標榜「健康」的早餐穀片,其實就像「早餐版甜甜圈」。它讓血糖瞬間飆高、胰島素暴衝,長期下來導致代謝失衡、慢性疲勞與血管老化。
建議替代:燕麥加莓果與肉桂,富含纖維與抗氧化物。
2. 加工火腿與冷切肉
雖方便卻暗藏硝酸鹽與亞硝酸鹽,這些防腐成分在體內可轉化為致癌物,還會提高血壓、損傷動脈。
建議替代:自行烤雞胸或火雞胸再切片食用。
3. 汽水與能量飲料
高糖飲品讓血糖暴衝,人工甜味劑更會破壞腸道菌群、加速老化。
建議替代:檸檬氣泡水或冰鎮花草茶。
4. 油炸速食與嘉年華小吃
像薯條、炸熱狗、炸甜餅等食物,通常以工業植物油高溫炸製,產生氧化副產物,會滲入血管壁、促進斑塊形成。
建議替代:用橄欖油或酪梨油烘烤。
5. 白麵包與精製碳水
去除纖維與營養後的精製穀物會快速轉化成糖,引發胰島素阻抗與脂肪囤積。
建議替代:100%全穀或發芽穀麵包。
6. 人造奶油與「假奶油抹醬」
曾被宣傳為「低脂健康」的奶油替代品,其實含有反式脂肪,會升高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使血管僵硬。
建議替代:草飼奶油或冷壓初榨橄欖油。
7. 高度加工的植物肉
「植物性」不代表「健康」。許多素肉產品含大量鈉、人工添加物與精製油。
建議替代:扁豆、豆類或簡單製作的豆腐。
8. 高鈉罐頭湯
一杯罐頭湯的鹽分就可能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80%~100%,易導致高血壓與心臟衰竭。
建議替代:以新鮮蔬菜與香草自製湯品。
9. 調味咖啡奶精
看似無害的一匙,其實是糖、人工香料與氫化油的混合物。長期使用會促發炎、堆積動脈斑塊。
建議替代:無糖杏仁奶,或是燕麥奶加肉桂或香草萃取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