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 報導,中東地區傳統上並非中國旅客的首選目的地,但這種情況似乎正在迅速改變。
在今年 10 月 1 日至 8 日的延長版「黃金周」假期期間,中國旅客前往中東地區的旅遊預訂量出現驚人增長:根據 Trip.com 的數據,杜哈(Doha)的旅遊預訂量較去年同期飆升 441%。
阿布達比(Abu Dhabi)的預訂量增長了 229%。
Trip.com 新加坡總經理翁(Edmund Ong)表示,這反映了中國旅客前往中東的更廣泛趨勢:今年至今,從中國飛往該地區的航班量比 2024 年同期增長了 25%。如果與 2019 年同期相比,目前的水平更比疫情前高出 180% 以上。
根據中國第二大線上旅遊預訂平台同程旅行的數據,黃金周期間飯店預訂增長最快的五個海外目的地為: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紐西蘭、哈薩克和阿聯酋。
翁(Edmund Ong)補充,在中東內部,最受歡迎的國家依序是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和阿曼。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搭乘豪華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的富裕中國旅客而言,前往杜拜的需求年增長高達 133%。
儘管中東地區需求強勁,但由於鄰近、價格實惠和免簽證等因素,亞洲國家仍是中國出境旅遊的主導力量。根據 Trip.com 的數據,排在前列的分別是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南韓和新加坡。
中國 i2i 集團執行長格洛斯(Alexander Glos)指出,中東受歡迎度上升的主因是放寬簽證政策和增加直飛航線。他強調,對於中國公民來說,「簽證和簽證的便利性或有無簽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
中國行銷顧問公司 SPS Affinity 執行長李(Peggy Li)指出,中東在增加直飛中國城市的航線方面,一直「非常積極」。
例如,杜拜的阿聯酋航空於 7 月開通了飛往杭州的新航線,幾週前還剛開始飛往深圳。李(Peggy Li)認為,這些新航線不僅是出於旅遊考量,也是商業戰略的一部分。
中國旅客也被注重體驗的景點和文化多樣性所吸引。儘管「私人包機、豪華沙漠狩獵」等體驗的需求仍然相對強勁,但李(Peggy Li)觀察到,對「真實且有意義的體驗」需求變得更為明顯,例如教育性的遊學旅行。
格洛斯(Alexander Glos)則表示,中東對中國旅客來說具有新鮮感,使其成為一種地位的象徵。他說:「它展現了一定的地位。我是個冒險家。我有經濟能力去旅行。我要去一個你從未去過的地方,並且可以與我在微信上最親近的 965 位朋友分享。」
對於海灣國家來說,挑戰在於當它們提供相似的旅遊項目時,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一般來說,沙丘衝沙、沙漠熱氣球早餐、騎駱駝或沙漠日落騎馬,這些所有國家都有。
格洛斯(Alexander Glos)表示,杜拜在吸引對更在地化體驗感興趣的中國遊客方面「遇到了很多麻煩」。他認為遊客在杜拜「看不到任何在地化或獨特的東西」,隨處可見的麥當勞、肯德基和 Tim Hortons 看起來「不太像阿拉伯」。
根據他的研究和與飯店業者及目的地管理公司的交談,他估計今年中國旅客赴杜拜的旅遊量下降了約 50%。相較之下,他認為阿布達比顯得「更像阿聯酋」和「更在地化」,其文化和歷史景點創造了「不同類型的體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