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違規轉運,包括「事前預防」由財政部配合經濟部公告,要求廠商出口時檢附文件並篩選高風險貨物及廠商嚴審,「事中嚴查」針對出口美國貨物篩選可疑目標嚴查產地,「事後懲罰」最高可處新台幣300萬元罰鍰或禁止1年輸出入貨品,另鼓勵業者降低產品含中成分,針對檢舉洗產地承諾研議給予獎金。 

郭國文表示,淘寶2018年經台灣主管機關核准,成立在台合法運營的陸資公司「香港商淘寶國際產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得在台進行品牌行銷推廣業務,但淘寶在台灣登記營業項目與實際營運不符,牽涉個資外流等問題,要求政府應嚴加管理大陸電商淘寶,避免藉由入台繞道也有傾戈或銷洗產地疑慮。

熱門新聞:預售屋規劃健身房、KTV竟是屋突層 公平會這理由罰120萬

郭國文指出,美政府取消對陸港小額包裹免稅,要求財政部檢討國內2000元以下的小額包裹,上、下半年各六次免稅規定,淘寶2億元出手補貼運費以刺激台灣消費者,2022年至2024年期間,來自大陸的小額包裹占比從50.4%上升至64.4%,若再加計港、澳,占比恐逼近九成,質疑這是變相補貼低價以達到傾銷目的,要求反傾銷制裁。

郭國文表示,淘寶過去想進入台灣市場,但投審會都未通過,「最終就轉個彎,變成廣告公司來台」,而且以2024年大陸進口低價包裹約3,337萬件以及6次滿額來計算,至少550萬人在使用,這不只是大陸貨低價傾銷,還涉及國人個資保護,建議財政部應該將2000元免稅天花板,對特定國家調整成為1000元。

對此經濟部表示,去年雙11相關廣告,經濟部已對淘寶裁罰並要求改正,改正期限到今年上半年,因此還未到期,淘寶在台灣登記的營業項目有「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及「廣告傳單分送業」2項業務,針對淘寶在捷運站刊登平面廣告,經濟部認定已超出「廣告傳單分送業」範圍,不符合該公司登記營業項目,經濟部要求限期改正並裁罰業者新台幣120萬元,若業者未限期改正,必要時可要求撤資。

財政部則表示,小額包裹多數走海運快遞,其中又以來自中國大陸占多數,財政部正慎重檢討小額包裹免稅制度,以免對國內產業產生不公平,小額包裹免稅採「差別待遇」的建議則可納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