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双浪將世界應對對等關稅的策略分類,包括如中國、歐盟、墨西哥與加拿大,採取你課稅我就課稅的報復方式,但目前來看就中國執行最徹底,或是有些國家選擇低姿態與美方協商,也有對企業進行補貼,降低對等關稅壓力。彭双浪更是指出,所謂的對等關稅根本不是關稅,這種用貿易逆差來計算的方式,與傳統關稅制度無直接關聯,純屬政治手段,而且適用稅率到底是多少?也沒有人說得清楚,不少業者每日忙於查詢HS Code,希望找到出路。

彭双浪表示,友達併購德國汽車零件大廠BHTC後,在台灣、中國、越南之外,擴增至墨西哥、印度、保加利亞與上海等製造基地,可透過產能調整來回應不同地區的稅率差異,尤其是車用產品,其他產品不是不能做,但供應鏈重組與一定的準備時間。彭双浪舉例,過去幾年大家搶進越南,但是供應鏈不完整、效率低,加上運費,其實一開始成本很高,美國更不用說,沒有基礎建設、供應鏈,成本恐怕會更高昂。

彭双浪直言,全球40年來的全球化供應鏈,讓產品既好又便宜,是累積的成果,現在要脫鉤、要反全球化,就得付出代價,未來產品絕對不會便宜。

至於美中關稅衝突,彭双浪坦言,中國很難消化完自身產能,就算加大內需刺激,也必須尋找出口市場,所以可以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幾天出訪東協,並與歐盟洽談電動車關稅議題,但反過來說,美國禁止中國進口商品,反而讓台廠有機會提供正規零組件,「這又是我們的機會」。

談到友達是否考慮赴美設廠,彭双浪說,「還不會,因為還不確定」,現階段不具備明確條件,無法投入長期資本支出,「我們客戶都在亞洲,把產品運去美國生產再運回來沒道理」。彭双浪表示,現在全球秩序大便,連美國都不再是最忠實盟友,呼籲產業界需持續觀察,維持彈性與適應力,同時來看到底是機會大還是風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