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員表示,健保署欲透過健保特約機制推動醫事人員加薪,出發點值得肯定;但若以「不予特約」為手段、未兼顧城鄉差異與診所實務運作,恐淪為治標不治本,甚至動搖基層醫療穩定。

賴惠員指出,根據衛福部資料,全台約有2萬4千家醫療院所,其中過半為診所,是高齡社會中長者就醫的第一線防線。以投保金額作為續約條件,將造成大批診所不符門檻,尤其偏鄉與中南部地區首當其衝,屆時勢將出現就醫斷鏈,危及全民健康。

賴惠員直言,「我完全支持醫事人員合理待遇,但政策不能只用硬性指標管理,缺乏配套、缺乏彈性,最後反而會傷害我們要守護的醫療體系。」她呼籲健保署應立即暫緩修法,廣納醫界與勞動團體意見後再行研擬。

推薦新聞:說不出口哪個國家要消滅中華民國?吳崢批蔣萬安親中挺共

民進黨立委王正旭表示,將醫事人員薪資與健保特約掛鉤,涉及勞動契約、醫療政策與健保法規的交叉適用。若因人事結構或登記形式不符標準,即撤銷特約資格,可能產生重大法律風險。應以醫療品質為核心,非以勞保資料為唯一指標。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指出,健保制度的變革不能「先上車再補票」。政策若無試辦制度與細部配套,只會導致基層混亂。她呼籲健保署應建立明確影響評估機制,逐步推動政策轉型,而非倉促上路。

民進黨立委郭昱晴認為,要求各類醫事人員薪資公開雖有助透明,但現行診所雇用型態多元,若不設合理例外或區分條件,反將產生誤傷,失去原政策初衷。她進一步指出,相關政策應該針對醫療機構進行分級、類型化,以相應的條件做不同的規範,才不會令醫療機構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