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主任解釋,CIPN常發生在使用神經毒性化療藥物(如紫杉醇)的病人身上,症狀包括四肢麻木、灼熱、冰冷、刺痛,甚至影響走路與平衡。大多數患者在化療結束後症狀會逐漸好轉,但也有人多年後仍持續困擾,甚至惡化成永久性神經損傷。

目前治療方式以藥物為主,例如止痛藥、抗憂鬱藥或抗癲癇藥,但副作用可能讓患者難以長期使用。傳統上也會用「經皮神經電刺激」,透過低強度電流干擾神經訊號以減緩疼痛。不過,對部分患者效果有限,因此醫界近年開始引入rTMS。這種療法利用電磁脈衝刺激大腦特定區域,重新調整神經迴路,屬於非侵入性治療,無需麻醉,常見副作用只有短暫頭暈或頭痛。

推薦新聞:王柏傑被分手錯愕!謝欣穎爆退婚內幕 昔竟當眾「互潑飲料」

rTMS在國內原本應用於憂鬱症治療,如今研究顯示對中風復健、神經痛也有幫助。洪怡珣主任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例如有心律調節器、癲癇病史或頸部以上金屬植入者不能使用。她呼籲,若癌友發現傳統治療無效,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進一步治療,掌握病況、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