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是皮膚細胞異常增生引起的惡性腫瘤,常見有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多出現在臉部、耳朵、脖子等曝曬部位,雖轉移風險低,但仍可能侵犯組織。鱗狀細胞癌具轉移風險,而黑色素瘤雖較少見,但轉移速度快,可擴散至淋巴、肺、肝與大腦。根據衛福部資料,每年約新增2,000例皮膚癌,黑色素瘤若出現不對稱、顏色不均、超過0.6公分的黑斑或持續潰爛流血,就應提高警覺。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南港高工棒球總教練把家長當肥羊宰!違法討錢「幫自己加薪」校方竟包庇(獨家踢爆)

廖醫師指出,林先生罹患的是「肢端黑色素瘤」,好發於手腳等四肢末端,初期不會痛,常被誤認為瘀青或撞傷。若延誤治療,恐導致癌細胞轉移,嚴重威脅生命。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有些病人可能需要截肢,術後依病況接受免疫或標靶治療,並搭配復健與定期追蹤。

醫師也提醒,黑色素瘤早期治療成效佳,民眾平時要多注意皮膚是否有異常變色、出現新斑點或舊有斑塊變大、出血等情況,一旦發現異狀應立即就醫。尤其是手腳末端的黑斑,更容易被忽略,要特別小心。

皮膚癌不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提早發現、正確診斷與及時治療,是守住健康的關鍵。若有疑慮,不妨諮詢皮膚科醫師,別讓小小黑斑釀成大病。

在皮膚鏡高倍顯像下,惡性黑色素瘤的黑色素顏色深淺不一,腫瘤邊緣不規則。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在皮膚鏡高倍顯像下,惡性黑色素瘤的黑色素顏色深淺不一,腫瘤邊緣不規則。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廖澤源醫師看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廖澤源醫師看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