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表示,關於醫美問題的糾紛案件一直都有,主要因醫美成效時間認定所導致,與消費者第一線接觸常為業務人員,對於實際醫美療程並不完全熟悉,恐有誇大說法如短時間達到效果、3天見效等,建議消費者事前一定要進行相關存證,包含錄音、錄影或文件載明等方式,如果當下診所連保證都不願意給,就要對醫美品質存疑了!

另根據最新6月期《消費者報導》指出,近期有名女子至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療程,於執行「舒眠麻醉」(俗稱牛奶針)後,因出現血氧濃度不穩情況,但診所未能即時有效應對,雖後續轉送馬偕醫院搶救,仍不治死亡。當時醫美療程醫師同時身兼麻醉醫療業務,未另由麻醉醫生在場進行專責麻醉醫療業務,此一事件暴露了一般醫美診所所缺乏合格麻醉醫生、設備等問題,後續從法院判決書中也發現,麻醉操作不當已成為目前醫美糾紛主要原因之一。

推薦新聞:職災連環爆!勞動部修訂停復工規定 違者最高關3年、罰15萬元

陳雅萍說明,近年衛福部有推出「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制度,由醫策會協助執行, 通過認證的診所可獲得效期3年認證資格,且須於所在地衛生局合法登記達6個月(含)以上,建議消費者可藉由此認證找尋適合的醫美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