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氣候濕潤,特別是清明節前後,環境濕氣加重,容易影響人體健康。許雅婷醫師表示,當身體無法順利排除濕氣,就會產生「濕邪」,導致腹脹、排便不順、水腫、關節疼痛,甚至女性白帶異常。環境潮濕會進一步加重體內濕氣,因此,天氣變化時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避免讓「外濕」影響「內濕」,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高凌風獨子記取酒駕教訓 賓士車晾在家裡(狗仔直擊)

想要改善濕性體質,可透過中藥與食療來調理,例如常見的薏苡仁、白朮、蒼朮等中藥材,有助於健脾、化濕、調整體質。四神湯、薏仁水、紅豆水、玉米鬚茶等食療,也能幫助排濕、消水腫,適合日常養生。此外,醫師提醒,應避免過量攝取冰冷、油膩、甜食,維持規律作息與運動,並選擇透氣的棉質內衣褲,保持私密處乾爽。若白帶異常,出現黃綠色、異味或搔癢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發展成陰道炎,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