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健保給付範圍僅涵蓋藥品與醫療處置,但此次新制破天荒將「食品」納入,針對1800克以下或未滿37週的早產兒,補助住院期間的母乳補充品,如鐵劑、維他命D3等,預估每年2200名新生兒受惠,健保將投入3400萬元。此舉將減輕家庭負擔,確保早產兒獲得充足營養。
急診醫護人力吃緊、病床供不應求,健保署此次祭出4大措施改善,包括:1. 急診診察費與護理費調升10%;2. 急診觀察床護理費提高60%;3. 急救責任醫院加護病房比照醫學中心給付;4. 急性一般病房護理費提高12%至15%。此外,針對離島醫院,急診加成標準分為10%、30%、50%三個等級,確保資源分配更合理。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自殺群組」洗腦 3男女揪團一起死!版主慫恿對話曝光「藏著一個惡魔」(獨家踢爆)
傳統術前需禁食10至12小時,術後常因麻醉嘔吐不適。ERAS(術後加速康復)計劃將改變這一現況,透過術前營養補充、術中減少侵入性處置、術後快速復健,減少住院天數與併發症。試辦結果顯示,住院時間可縮短30%、併發症減少50%。此次新制適用70歲以上、高麻醉風險的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手術,預計每年2600人受惠,健保挹注5000萬元。
台灣洗腎患者超過9成依賴血液透析,每週需往返醫療院所多次。為提升便利性,健保署決定納入「居家血液透析」,每次給付3912點,另提供實地訪視及視訊訪視費用。患者可在家完成治療,減少舟車勞頓,提高生活品質,但儀器租賃費仍需自費,每年最高不超過12萬元。
健保新制還包括基層護理人員診察費提升,以及擴大ACP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給付,納入65歲以上重大傷病與多重慢性病患者。7大新制的推動,不僅保障病患權益,也提升醫療資源運用效率,未來能否真正改善急診壅塞與醫護待遇,仍需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