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能源智庫Ember於4月公布的報告,2024年全球乾淨能源發電占比已達40.9%,其中太陽能裝置容量及發電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國際能源署(IEA)亦預估至2030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成長至現有2.7倍,雖高於各國目前所訂的減碳目標近25%,仍略低於COP28所提出的三倍目標。

隨著超過140國推動氣候與能源安全政策,再生能源成本逐步具備競爭力,吸引民間與家庭端需求迅速上升,進而帶動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等國內產業鏈發展。市場預期,將有更多國家於2025年COP30上提出更積極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承諾。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氣候變遷基金經理人克雷格·卡麥隆(Craig Cameron)指出,儘管美國川普政府傾向削弱氣候政策、加劇貿易關稅緊張,使短期氣候投資主題面臨逆風,但經過去年以來的修正,不少氣候變遷相關股票已反映甚至過度反映利空,評價回落至近年低點,長期投資機會浮現。

克雷格·卡麥隆特別看好歐洲政策推動下的基礎建設與再生能源投資,例如德國近期推出總額5,000億歐元、占GDP達11%的專案計畫,其中1,000億歐元將投入氣候資金;歐盟亦設立另一筆1,000億歐元基金,支持電力購買協議(PPA),助攻乾淨能源每年新增裝置容量達100吉瓦,為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截至2025年3月底,富蘭克林全球氣候變遷基金相較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數,持股配置加碼歐洲與亞洲、減碼美國。其中歐股比重達47%、北美34%、亞洲14%;前三大產業配置為工業(23%)、公用事業與原物料(各約21%)。該基金目前本益比18.36倍,低於大盤20.96倍;股價淨值比則為1.64倍,亦僅約大盤的一半。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提醒,面對當前受關稅及政策變數影響的震盪市況,建議投資人採取多元分散與主動管理策略,掌握具基本面支撐的長期成長機會。趁著地球日檢視投資組合配置,將氣候變遷股票型基金納入核心持股,分批布局低碳經濟未來趨勢,有機會將「氣候風險」轉化為「財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