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在臉書發文分析指出,川普以「非互惠貿易」為名祭出高關稅,並附加條件,若企業選擇赴美設廠,即可豁免關稅。此舉既是川普推行經濟民族主義的延伸,也透露出一種「吃軟不吃硬」的施壓邏輯。日本原本稅率預計為24%,最終仍被微幅上調至25%,韓國則因內政不穩無法達成協議,也未能獲得優惠待遇。

翁履中直言,台灣雖尚未被點名,卻很可能是下一波施壓對象。台灣今年第一季對美出口佔整體出口比重達25.5%,創下歷史新高,加上美國一貫將「貿易順差」作為關稅決策依據,若台美之間未能及時建立有效談判機制,25%甚至更高的關稅恐怕難以避免。

翁履中認為,台灣長期以來將自身定位為美國民主同盟的一環,但現實卻顯示「友好國」身份在川普經濟政策中並不構成保護傘。他警告,若台灣被課以超越日韓的稅率,企業遷廠赴美將不再是選項,而是「不得不」的選擇。

市場已對川普新政做出劇烈反應。美股三大指數全面走跌,亞洲貨幣普遍貶值,日圓與韓元雙雙重挫,汽車與製造類股承壓,豐田與本田在美掛牌股票表現疲弱。雖然已有法律團體提出訴訟挑戰行政命令,美國法院預計7月31日開庭,但貿易政策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

「川普正在推動一場全球供應鏈重組下的新貿易冷戰。」翁履中指出,這場以「再全球化」為名的經濟民族主義實驗,企圖打造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產經同盟體系。他直言,川普政府深信只要主要工業國不與中國合作,美國將無後顧之憂,因此在貿易政策上對民主盟友依舊強硬,台灣自然也不例外。

對於政府該如何因應關稅戰,翁履中建議,台灣政府應放下幻想,務實評估與日本、韓國「同級待遇」才是最低底線。他強調,台灣半導體、軍購等籌碼已幾乎全數出清,政府若想與川普團隊談判,必須重新整合資源、尋找新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