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債券市場走勢雖反覆,但在基本面支撐下整體仍有上行空間。張繼文表示,信用債如企業債、新興債受資金青睞,反觀美國公債雖受惠潛在降息利多,但亦承壓於財政赤字擴大與長期利率走高等干擾,表現相對保守。特別是在川普簽署《大而美法案》後,美國將進一步減稅、刺激經濟,雖然短期可望帶來企業利多,但長期恐使美債供給膨脹,推升殖利率、壓抑價格。
對於川普新政與通膨影響,市場觀點分歧。近期ADP就業數據意外轉跌,非農就業則仍強勁,使得聯準會9月是否降息仍具變數。不過,全球央行因應對等關稅風險已先行降息,例如歐洲央行年內已降息4碼,英國與加拿大也各降2碼,目前市場預期美國仍有2碼降息空間,整體對債市有中期支撐效果。
張繼文指出,在區域配置方面,投資人已開始轉向歐洲與新興市場。今年6月,美債與德債的投標倍數(Bid-to-Cover Ratio)出現明顯落差,美債僅2.7倍,德債達7.4倍,顯示市場對歐洲債券需求升溫,反映投資人對美債赤字風險的憂慮正在升高。
野村基金(愛爾蘭系列)全球多元收益債券團隊認為,懲罰性關稅對經濟的拖累正在顯現,未來可能不會持續實施。企業難以將更高的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將導致通膨放緩,這有望打開聯準會降息空間。該團隊指出,在當前通膨仍高、聯準會短期內不急於降息的情況下,持有票面利率與殖利率較高,且對美國直接曝險較小的主權債將更具吸引力。
展望後市,野村投信表示,看好歐洲次順位金融債及新興市場具有利多題材的主權債,例如南非與羅馬尼亞等國,其通膨已穩步下行、利率有降空間,將有望受惠於全球資金回流債市的趨勢。在風險分散與收益兼顧下,複合型債券基金因具備彈性調整能力,可有效因應政策變化與區域輪動,將成為震盪債市中穩健布局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