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銘乾指出,美國雲端服務商(CSP)等科技巨頭是AI伺服器建置主力,舉例來說,一旦關稅讓建置成本從原本的1,000億美元增加至1,200億美元以上,壓力將傳遞至預算緊縮,連帶衝擊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的訂單。「這不是我們直接被課稅的問題,而是客戶總預算不變,稅金多了,就要在其他地方減少支出,對我們仍有影響。」

針對美方積極拉攏台廠赴美設廠,邱銘乾透露,亞利桑那州政府相當熱切,不僅提供土地,更祭出補貼吸引投資,家登目前也在評估中。然而他直言,美國製造早已空洞化,「半導體產業要365天、24小時不間斷,台灣工程師除夕夜加班可以,但美國聖誕夜誰顧機器?」

儘管政策不確定性增加,邱銘乾仍看好AI需求,透露家登旗下家崎科技正積極與技鋼合作,發展高階浸沒式液冷解決方案,解決AI伺服器高功耗與散熱問題。目前雖處技術驗證階段,但他視為未來關鍵布局之一。

對於新台幣升值與匯損問題,邱銘乾坦言,雖有避險需求,但實務上受限會計與法規,企業僅能有限度操作。由於國際客戶多有帳期,現金回收與報帳時間落差大,匯損無可避免,「實務上只能自然避險,讓損失發生。」

他指出,全球自由經濟體系正重構,企業選址不再僅看成本,而要評估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安全,「以前問哪裡成本低,現在要問哪裡合作最有利。」尤其台灣在AI伺服器、半導體供應鏈中角色關鍵,不可或缺,一定會讓新台幣有升值壓力。

面對美國未來可能針對半導體加徵關稅,邱銘乾直言,「搞不清楚他到底要怎麼課,是課iPhone一次,還是裡面100顆晶片都課?」他也提醒,封裝與組裝目前仍以台灣為主,美國產能尚未完整,台廠在其中仍扮演關鍵角色。

談及營運展望,邱銘乾坦言,目前尚難具體預估,因為關稅細節尚未明朗,但他強調,關稅會影響消費動能,這需要一段時間觀察發酵,現階段仍以保守應對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