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首先呼籲,行政院應比照日本做法,另設「兒童及少年事務委員會」。因為未來的「兒童及家庭署」位階僅是三級機關,遇到跨部會協調時恐怕權限有限。兒盟建議仿效日本2023年成立的「兒童家庭廳」模式,讓行政院下的委員會負責國家級政策,例如少子化對策、育兒支持、兒少身心健康、兒虐防治等,再由「兒童及家庭署」配合同步推動。
兒盟也指出,中央組織改造雖自2013年開始,但兒少政策仍長期呈現「有整沒有合」的困境,衛政、社政分工繁雜,整合效果不彰。未來的「兒童及家庭署」應以「兒少最佳利益」為核心,將所有與兒童、家庭相關、且有利其發展的政策都納入一條龍管理,真正做到跨域合作,不再陷入部門分割。
最後,兒盟直言最重要的關鍵是「人力」。目前社會及家庭署編制不到150人、保護服務司更不足50人,兩單位合計不到200人,要承擔全國兒少與家庭福利業務早已人力吃緊。兒盟強調,新設的「兒童及家庭署」不能只是把既有人力重新洗牌,而必須大幅擴編,才足以推動完整的兒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