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殺意念,調查也發現有37%學生正面臨情緒困擾,近2成達到中重度,需要專業協助。孩子普遍面臨課業、同儕、家庭壓力,加上創傷經驗,讓不少人陷入憂鬱、易怒、自卑等情緒。有2成青少年甚至常冒出拒學念頭,近半數學生有睡眠不足、作息紊亂的狀況,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令人憂心的是,即使大多數學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仍有近4成青少年選擇沉默或不求助;即使願意傾訴,也更傾向找AI聊,而非尋求專業心理師或輔導老師協助。兒盟指出,這反映出心理健康的「汙名化」問題,社會對精神困擾的負面標籤,讓孩子更不敢開口。

推薦新聞:王柏傑被分手錯愕!謝欣穎爆退婚內幕 昔竟當眾「互潑飲料」

面對日益嚴峻的狀況,兒盟除了提出政策建議,也啟動「青春不該emo一樣|兒少療心計劃」,提供訪視陪伴、資源串聯及醫療費用補助,希望幫助孩子走出低谷,重拾對未來的希望。兒盟呼籲社會正視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要讓沉默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