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指出,黃斑部皺褶是一種常見眼底疾病,約有5.3%到18.5%的人口會發生。患者早期可能沒有症狀,但隨著病程進展,會導致影像扭曲,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過去大多只在視力嚴重受損時才動刀,但其實約有7至8成的患者在移除皺褶後能恢復視力,若能提早手術,恢復效果更佳。
病理檢驗部醫師王蕾琪補充,研究顯示黃斑皺褶主要由膠質細胞、玻璃體細胞和纖維細胞組成,其中膠質細胞影響最大。密度愈高,術後恢復就愈差。換句話說,單靠影像檢查可能不足,因為細胞變化往往早於影像異常。這也是為何要強調「早期介入」的重要性。
推薦新聞:王柏傑被分手錯愕!謝欣穎爆退婚內幕 昔竟當眾「互潑飲料」
以66歲馮先生為例,他術後追蹤時發現兩眼陸續出現黃斑部皺褶。左眼延遲手術後,雖視力從0.08恢復至0.9,但仍有些扭曲;右眼則在症狀輕微時就接受手術,視力恢復至1.0且扭曲感消失。林泰祺主任呼籲,千萬不要輕忽「看東西變形」的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