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早期發現率,國健署自111年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推動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3年累積超過21萬人次受檢,揪出2,506人罹癌,其中早期比例突破8成,晚期比例更下降7倍,成功翻轉過去多數病人一發現就已晚期的情況。專家提醒,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可達9成,但第4期僅剩1成,篩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河北彩伽來台透視裝吃雞!黏酷哥同回飯店 抓小手打情罵俏(狗仔直擊)

不過,早期診斷只是第一步,後續治療銜接同樣關鍵。醫界呼籲,確診後應及早進行基因檢測,包括EGFR、ALK及PD-L1等,以便制定最適合的精準治療方案。特別是第1B至3期、且有高復發風險的患者,更需要術後輔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復發機率,延長存活。

專家也建議,健保資源應逐步往早期肺癌治療傾斜,補齊篩檢與治療之間的斷層,確保病人從發現到治療無縫接軌。唯有擴大篩檢、強化基因檢測、提升治療可近性,才有機會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1/3的政策目標,並真正守住「健康台灣」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