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指出AI浪潮的推波助瀾,輝達股價再度刷新歷史新高,也讓其市值正式衝破4兆美元,成為史上第一家市值超過4兆美元的企業,未來3年預估仍將維持年均32%的高速成長。
然而,隨著海外總部確定落腳台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更在公開場合表示,台灣是「AI的起點」,進一步催化國內理工人才的供不應求現象,不僅人才需求已經外溢到數學、物理學類周邊系所,更不乏大學教授積極倡議科技立國,就要從小扎根STEAM教育。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有超過4成的企業預期未來2-3年的AI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但是同時也面臨人才痛點,包括「無明確的AI人才職能標準,難以制定招聘策略」(13.32%)、「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AI人才」(13.28%),凸顯企業在人力招募階段即面臨辨識與選才困境,再者「企業內部缺乏AI專業培訓資源」(13.24%)、「產學合作不足」(12.93%),說明企業在人才培育與接軌學界方面存在落差。

AI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孫大千認為,台灣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極為短缺,所謂的短缺不是使用人工智慧的工具,而是如果要建立大模型、演算法,希望在人工智慧的技術上有進一步的提升,這方面的人才相當匱乏。
對於台灣AI人才的缺口,立法委員葛如鈞認為有3個重要的部分,包含AI基本法的制定,由上到下有遵循的依據;再者,是教育單位的努力,包含教育部、國科會都應該繼續有培育方針和配套措施,另外則是可仿效國際間的作法,開放外部人才進入,互相學習也可以帶動產業蒸蒸日上。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表示,數發部與人工智慧學校等民間機構合作,針對電腦視覺、自然語言等主流應用領域,制定AI人才指引和認定標準,加速AI產業發展。「AI人才認定指引」將AI人才分為3大類,包含AI應用型人才、開發AI型人才、研究型AI人才,邀請資服業者、學校和AI領域專業機構共同討論,該指引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發布,期望協助企業識別職缺所需AI人才。

最後,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莊雨潔提及,AI浪潮席捲而來,上班族自我提升意識高漲,調查指出有超過五成的上班族,曾經參加過AI或數位技能相關課程,另有36.3%表達出高度興趣但尚未有具體行動。
莊雨潔說,若有AI職場轉型訓練課程,逾九成上班族表達願意投入時間積極學習;顯示AI的確正在重塑工作樣貌,未來有許多工作項目,的確可以仰賴AI工具優化工作流程、取代人力,因此能否熟練駕馭,已成為職場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