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天文館提及,由於行星繞太陽的軌道多為橢圓形,因此每顆行星在公轉過程中,會有最接近太陽的「近日點」和最遠離太陽的「遠日點」。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同時也是軌道最為橢圓的一顆,其近日點與遠日點的距離差非常明顯。當水星通過遠日點時,距離太陽約0.47天文單位(約7千萬公里),比近日點時的0.31天文單位遠了大約2千萬公里,相比之下,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距離差只有約500萬公里,而即使水星在遠日點時,看到的太陽視直徑也比地球所見大2倍,近日點時更是超過3倍。

推薦新聞:披薩買1送1!兩大速食店祭「救市優惠」 免費吃整盒蛋撻

火星軌道也略呈橢圓形,遠日點距離太陽約1.67天文單位(約2.5億公里),由於火星自轉軸傾角與地球相近,因此也有四季變化,不過其軌道的橢圓程度比地球略高,使得南北半球的季節長度不對稱;火星過遠日點發生在北半球的夏季,持續較長,而南半球則經歷漫長而寒冷的冬季。

最後,台北天文館補充,水星與火星一天內通過遠日點雖然僅是巧合,但反映了太陽系中各行星運行節奏的微妙關聯;從地球上看,水星現在因太接近太陽而難以看見;火星則在午夜前西落,亮度約0.6等,不過這樣的天文事件仍是一堂生動的宇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