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US是一種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遺傳疾病,會讓身體的補體系統失控,錯誤攻擊自身細胞,導致血栓形成,進一步損害腎臟及其他器官。過去,患者多依靠血漿置換或腎臟移植治療,但復發風險高,效果有限。現在,補體抑制劑能有效控制病情,長效型藥物更可減少住院次數,提高患者生活品質。邱益煊表示,新藥納入健保後,不僅能降低家庭經濟負擔,也能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達到三贏。
研究顯示,半數aHUS患者發病後1個月內就會惡化成末期腎病甚至死亡。因此,國際醫學界普遍建議應在發病後24小時內使用補體抑制劑,以確保最佳療效。然而,台灣目前的罕病認定與健保審查流程過於冗長,導致許多患者無法及時獲得治療。針對這點,台灣兒童腎臟醫學會提出「四大簡化建議」,包括簡化審查程序、允許基因檢測報告後補、擴大診斷依據(如腎臟切片)及急重症個案可先用藥後補件,以確保病人不會因行政延誤錯失治療機會。
此外,部分aHUS患者即使未急性發病,仍需用藥治療,例如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因手術可能引發疾病復發。余美靜分享,曾有一名11歲aHUS患者,因擔心手術後發病,醫療團隊希望待健保核准藥物後再進行移植,然而審查延誤導致多次錯失機會。對此,醫界呼籲,健保應考慮擴大適用對象,包括孕婦、免疫疾病患者及等待移植的病人,讓更多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