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 CEO WEEK今年邁入第18屆,主軸為鏈接台灣中小型股與國際資本市場,吸引總管理資產逾20兆美元的國際投資機構參與,為歷屆規模之最。實體會議將於10月21至22日在香港舉行,線上會議則於10月27日至11月14日展開。此次共有34家台灣企業董總與高階主管赴港,包括半導體、AI基礎建設、新經濟、生技醫療及成衣製造等多元領域。
在半導體供應鏈方面,參與企業包含臻鼎-KY(4958)、志聖工業(2467)、鈺祥、巧新(1563)、格棋、長科*(6548)、微程式(7721)、巨漢(6903),展現台灣電子製造與封裝測試實力。AI基礎建設與硬體製造則有雲豹能源(6869)、新光鋼(2031)、廣宇(2328)、融程電(3416)、格斯科技(6940)、原見精機與稜研(7812)等代表性公司。
新經濟領域方面,包括智通(8932)、Gogolook(6902)及BBTruck;生技醫療與製藥產業則有圓祥(6945)、寶泰生醫(7850)、安麗璽榮與衛利生物科技等新創公司;成衣製造則由廣越(4438)代表。
線上場次預計共有11家公司參與,涵蓋傳產與電子產業,包括中傑(6965)、農林(2913)、富邦金(2881)、藥華藥(6446)、南寶(4766)、三陽工業(2206)、群創光電(2481)、穩懋(3105)、萬泰科(6190)、潮網與國電南自(600268)。
李鴻基指出,台灣是全球AI生態系統的「跳動心臟(Beating Heart)」,擁有完整的晶圓代工、先進封裝與AI基礎建設價值鏈,使其在AI時代穩居關鍵地位。台積電(2330)的外溢效應持續推升供應鏈營收與股價動能,中小型股漲勢因此大幅領先市場。他強調,自QIC於2024年初提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市值10年10倍成長」論述以來,國際資金對台廠關注度顯著提升,半導體與AI族群成為吸金焦點。
李鴻基表示,隨大型語言模型(LLM)應用爆發,全球AI運算需求快速增長,台積電透過先進製程節點推進與能效提升持續領先。同時,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資金回流股市,與AI帶動企業資本支出形成共振效應,使中小型AI與半導體族群後市持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