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光電暨友達永續基金會董事長彭双浪表示,「環境永續、永續教育、夥伴共創」是基金會三大核心範疇。友達不僅持續推動環境保護,也運用光電與能源技術優勢,深化科普教育推廣。他指出,科普列車是結合供應鏈夥伴力量的「行動環教場域」,突破地域限制,讓永續教育深入各地校園,培養學童從生活中關注氣候與環境議題,讓永續素養從小紮根。
今年友達設計三大課程主題「光電、再生能源、水資源」,與供應鏈夥伴默克、大豐環保合作,以循環經濟理念開發教材。光電課程利用廠內回收再生材料製作「偏光萬花筒」,達到100%循環再利用;能源與水資源課程則強調減塑與資源再生,教材中回收塑膠片重複使用率達83%,結合STEAM教育,讓學生透過動手實作理解永續科技背後的原理與價值。

友達也與淡江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提升課程深度與趣味性。光電課程「玩轉光與闇」結合偏光與液晶實驗,由淡江大學鄧金培教授導入偏光全息投影,讓學生體驗顯示科技的奧妙;能源課程「永續節能小屋」以DIY形式推廣太陽能發電與儲能概念;「循環小水守」課程則透過過濾與淨水實驗,引導學童認識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性。
友達永續基金會長期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4項「優質教育」,以環境永續、永續教育與夥伴共創為核心,推動多元環境科普教育。基金會目前在全台設立四大環境教育場域,結合展示與互動體驗,將綠色科技與永續生活融入日常學習。透過「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友達更以企業力量串聯產官學研夥伴,擴大環教生態圈,讓科學啟發與永續精神同行,為台灣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