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詩章回顧,自己使用Ansys已逾二十年,見證模擬工具的進步。他以AI晶片封裝為例,說明3D IC透過中介層(Interposer)將運算晶片與記憶體晶片分拆製造後再高密度整合,甚至納入光學元件、微流道冷卻解決方案,讓設計驗證更為複雜。封裝尺寸可達100×100毫米,但內部結構僅1微米等級,需同時處理材料、結構、電性與散熱多面向參數,形成跨尺度運算挑戰。

他指出,團隊採取兩大策略提升效率:其一,透過系統參數調校,在既有硬體與軟體下效能提升26%;其二,利用開源排程工具優化資源分配,再進一步增效,最終整體效能提升約60%。顧詩章形容,這是工程師投入經驗與心力後創造的附加價值。他並比較不同配置效益:採CPU+GPU組合雖能提升效能兩倍,但成本增加三倍;若改用八倍CPU核心,效能可達5.6倍,成本僅為原來的兩倍,性價比更佳。

Ansys台灣技術總監魏培森則是回應,GPU效能提升受限於任務拆分與資料回傳,非線性倍增,若在6顆GPU已可帶來45%至50%效能提升,仍具投資回報。Ansys將持續優化演算法並結合硬體架構改善,深化GPU加速技術,並依產業需求提供最佳化建議。

顧詩章表示,台積電將持續結合內部工程師調校經驗與Ansys支援,推進3D IC與先進封裝模擬效能,縮短開發週期並提升設計可靠度,期望客戶滿意度能從96.8%提升至99.99%,符合台積電一貫追求的高標準。

顧詩章也在與媒體交流時提到,台積電在先進封裝的模擬驗證工作大多自行執行,不會交由第三方代工,這不僅涉及知識產權與保密,更是效率的關鍵,並指出自己做能更快、更方便,不需要排隊等外部資源,也能確保資訊安全。他直言,只有在內部完全沒有相關資源的情況下,才會向外部設備廠尋求支援,但這屬少數案例。

針對不同客戶專案,他進一步指出,即使基礎平台與規則相同,台積電仍建立嚴謹隔離機制,確保各專案獨立運作,避免資料互相干擾或外洩,這樣的模式能同時兼顧保密、速度與獨立性,讓台積電在開發過程中保持高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