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鴻海財報激勵下,15日股價大漲3.76%、報在207元,重新回到200元關卡之上。

日系外資表示,鴻海第二季EPS優於市場預期,隨著AI伺服器需求持續爆發,使公司能抵消匯率不利的影響。鴻海第二季AI伺服器銷售年增約60%,已占整體伺服器業務的一半,伺服器營收則占總營收41%。展望第三季,AI營收增幅將加速至170%,全年相關營收有望突破1兆元,成為推升整體業績的核心引擎。該外資將目標價上調至272元,評等維持「買進」。

美系外資則是指出,鴻海第二季獲利優於市場預期達23%,毛利率維持6.3%,展現營運韌性,看好第三季AI伺服器營收表現,機櫃出貨量將從第二季的1,500櫃放大至6,000櫃,季增4倍,顯著領先同業。美系外資估算,2025年AI伺服器營收可望年增138%至1.8兆元,占總營收比重23%,市占率有機會突破五成,並認為鴻海在GPU模組、基板與機櫃組裝上的優勢,將使其成為AI浪潮下的最大受益者,維持「加碼」評等,目標價240元。

另外一家美系外資報告強調,鴻海第二季毛利率與營益率分別達6.3%與3.2%,優於預期,展現成本控制與規模效益。報告認為,AI伺服器營收在下半年將持續放大,第三季機櫃出貨量更可望季增三倍,帶動營收與獲利同步成長,推估鴻海2026年本益比僅12.6倍,相對於AI伺服器需求爆發的長期趨勢,估值仍具吸引力,因此將目標價自230元上調至250元,維持「優於大盤」評等。

3家外資普遍預期,鴻海在美系雲端服務商(CSP)資本支出強力推動下,AI伺服器將在2025至2026年持續高速成長,雲端與網通營收比重將超越消費性電子,成為公司未來主力。雖然新台幣升值造成短期壓力,但AI伺服器業務的高速成長將持續帶來營運槓桿效果,支撐營業利益率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