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由鴻海發言人巫俊毅、東元處長簡世雄主持,雙方表示,東元電機將增發新股 237,644,068 股予鴻海,鴻海將增發新股 72,481,441 股予東元電機,換股比例為東元電機1股換發鴻海 0.305股。對於市場關注合作是否與因應川普關稅與赴美投資有關,巫俊毅表示,本案其實雙方已討論一段時間,今天的宣布是因為董事會已完成決議,流程已達成熟階段,並非因應近期政治或外部事件所做的臨時安排。

對於雙方換股比例,由於鴻海29日收盤價171.5元,東元則是46.4元,估算下來鴻海以溢價超過12%、東元折價11%進行換股。雙方解釋,主要是依照雙方在3月底為止的財報表現、過往經營績效以及未來營運綜效、外部專家意見書來評估,不完全是針對目前的股價進行換股。

鴻海指出,AI已成為ICT產業最大動力,公司目前是全球AI伺服器機櫃最大供應商,產品涵蓋Level 11層級,此次與東元合作,將價值鏈進一步Level 11從擴展至Level 12整體資料中心層級,並打造模組化、標準化解決方案,加速資料中心建置、縮短時效瓶頸。

目前資料中心建置仍無法完全標準化,導致整體進度緩慢,因此鴻海將伺服器模組從單一機櫃向多機推動,並整合冷卻與電力系統,加速客戶端部署。東元擁有變壓器、配電盤與工程經驗,已為大型CSP供應產品,累積超過700MW建置實績,具備標準化與客製化雙重能力。

至於雙方是否會進一步在董事會合作,簡世雄說明,現階段將以業務合作為主,雙方已有良好互信基礎,是否進入董事會將視合作進度與時機再行評估。

此次換股是否將稀釋東元既有大股東如寶佳機構、華新麗華的話語權。簡世雄表示,換股確實會帶來股本膨脹,但合作有助轉型與國際化,對原始股東而言長期效益正向,未來將視合作進展調整持股策略。

有媒體提問,鴻海這次為何採取換股,而非傳統併購路線,巫俊毅表示,鴻海今年來轉向「分享、合作、共榮」新策略模式,換股為雙方最快建立互信與實質推進的途徑,預計今年第四季完成主管機關核准。

鴻海、東元合作將聚焦四大市場:台灣、亞洲、中東與美國。東元將以美國子公司TECO-Westinghouse德州生產基地為主,目前未有新增設廠計畫,未來將配合鴻海客戶需求,擴大海外布局。雙方也將成立策略推進小組,由兩家公司董事長領軍、各事業主管組成,加速模組化產品落地。對於是否進軍東南亞市場,鴻海也坦言確有計畫。

雙方透露,合作契機並非單方主導,而是「情投意合」,而是基於長期節能與東元工程合作自然延伸而來。關於模組化產品何時問世,雙方坦言尚未訂出明確時程,將由合作小組進一步推進規劃。鴻海負責伺服器、冷卻系統與UPS,東元則提供機房外電力工程設備。

至於模組化競爭優勢,鴻海表示,台廠強項在於垂直整合與設計能力,為在激烈AI戰場中搶得先機,雙方異業結盟將同時搶攻AIDC與企業客戶市場,結合效率與成本競爭力,展現整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