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總經理朱憲國解釋,受惠於產能利用率提升至73%,加上產品組合持續優化,印度塔塔電子合作認列16.8億元技轉費,稅後實收14.5億元,讓整體虧損收斂。至於第一季產品組合表現,8吋及12吋邏輯IC在第一季出現急單,主要是市場對於關稅的不確定性提前投片,加上中國補助政策刺激消費所致;此外,隨著產能逐步轉往電源管理IC(PMIC),營收貢獻從去年第四季的16%升至23%,預計第二季會持續提升,面板驅動IC(DDIC)、嵌入式邏輯(IMC)則是分別為14%、10%大致維持,CMOS影像感測晶片(CIS)則是從5%降至3%,DRAM從33%降至29%,Flash從7%降至5%。

力積電發言人譚仲民表示,若以地區營收貢獻來看,台灣從57%降至53%,亞洲從25%降至23%,歐美從18%升至24%,主要是歐美新客戶加入,預計接下來兩季的歐美比重會持續提高。

至於川普對等關稅是否有對公司造成衝擊?朱憲國表示,力積電沒有產品直接出貨美國,而是在其他地區組裝,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但由於關稅不確定性,客戶投片則是有增無減,但也使得5、6月能見度變差,但未見到客戶明顯轉單、砍單跡象,若排除關稅戰影響,第二季可以延續第一季動能。

朱憲國說明,力積電鎖定先進封裝應用,2.5D中介層及3D堆疊為第三產品線,預計貢獻效益將在今年逐步顯現,並強調中介層已正式進入量產,隨著新案陸續放量,進一步提升產品毛利表現。至於3D堆疊,力積電4層堆疊產品已經送到客戶認證中,今年會有許多試產與專案進行中,預計明年進入小量試產,8層堆疊則是在明年下半年提供給客戶試產,預計明年會小量貢獻營收。

力積電也表示,2025年資本支出4.53億美元,主要是既有設施維護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