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表示,若美國對於進口半導體產品或含有半導體成分的商品徵收更高關稅,恐將導致成本上升,進而壓抑客戶需求與訂單成長,以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宣布擴大對進口商品課徵關稅為例,台積電坦言,相關舉措可能對公司未來業務表現產生不利影響。

報告也提及,美國針對特定實體實施的出口管制與禁令,可能改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樣貌。例如2020年起,台積電已停止對華為出貨,2022年與2023年美國進一步強化出口限制,擴及高速運算晶片、先進製程生產設備與技術,並要求供應中國大陸晶圓廠相關物項須經許可。儘管台積電南京子公司於2024年取得「經認證終端使用者(VEU)」無限期授權,可減免逐案審查程序,但坦言無法保證該授權未來不會被終止。

此外,美國2025年1月再發布出口管制新規,對16奈米及以下晶片輸出提出更嚴格限制,可能導致出貨延遲甚至中斷。台積電警告,此類規定將影響公司產品交付時程,進而衝擊整體營運成果。

面對外國政策限制,部分國家亦可能採取反制。台積電指出,中國於2021年發布「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允許當地法人或個人針對跨國企業依循外國法律而造成的損害,主張民事賠償,增加企業營運法律風險。

台積電警告,世界各國對貿易加諸的障礙,包括保護主義措施、制裁和進出口管制(包含但不限於前段所述之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增加台積電的生產成本、限制公司所需原物料和設備的供應,並降低台積電產品價格的競爭力,亦可能影響台積電或其客戶的銷售。

台積電強調,截至2024年及本年報刊印日(2025年3月12日)止,台積電尚未因現行出口管制及相關規定遭受重大影響,但全球保護主義升溫、各國制裁與貿易障礙仍有可能提高營運成本、限制原物料與設備供應,並壓縮產品價格競爭力。台積電表示,將持續密切關注各國貿易政策動態,並視後續發展調整應對策略,以維持營運穩健與全球客戶供應承諾。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也在上週法說會表示,了解關稅政策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等潛在影響。然而,截至目前並未看到客戶的行為有任何轉變,因此維持2025年營收年增24~26%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