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瓊指出,應曉薇從監察院糾正北市府、確定京華城容積率應為560%以來,一路上都很關切京華城案,也會關心都委會的初研意見,來問說「文字是什麼意思?」;同時,應曉薇也會點名「有權責能力」如時任都委會執秘劉秀玲、都發局總工程司邵琇珮到協調會說明,而非沒有決策能力的基層公務員,因為她想確保每次的會議都具有效力。

熱門新聞:颱風吹倒南鯤鯓代天府牌樓 民俗專家警告「1類人」小心!

胡方瓊去年7月曾向檢廉證稱邵琇珮曾承受應曉薇的壓力,包括都發局將京華城細部計劃案送進都委會也有受到影響,並曾透過LINE向劉秀玲提到「在不得罪應曉薇之下撰寫初研意見」,因此檢辯雙方於詰問環節中也多度提及她過去的證詞,想進一步確認釐清。

然而她今日出庭多次表示,去年接受廉政官詢問、檢察官訊問時用詞不太精準,且事後有進行深切「反省」,認為社群軟體(意指LINE)只是公務員間溝通的媒介,當下會有情緒性文字,但事後可能藉由溝通「情緒會消失」,文字卻會一直留在法院;另外她也學到「字字珠璣」,只要說自己有親身經歷過的事就好。

胡方瓊也強調,京華城案從市府轉送案件到都委會審議,過程絕對都是「依法行政」,會議資料也都有放上網,市民都看得到,同時會發給關切的議員、媒體,程序上絕對合法,「但細部計劃內容合不合理,尊重都委會大會決議,就像案件進入法院後我們也會尊重判決(審議結果)」。

而吳順民律師質疑,胡方瓊在接受廉政官詢問時,並未提及受有吳順民施壓,事後卻被記在筆錄之中。胡方瓊一開始先是苦笑回應「那應該找廉政官來問一問」,接著她則補充表示,在廉詢結束後確認筆錄環節時,廉政官曾以「大姐,可以不要一個字、一個字改,檢察官已經在外面等…」催促,當時因而「心生恐懼」就趕快看一看,並自陳「當下沒有仔細檢查確實是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