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演變:從過去的競合升級到全面對抗
高佩珊指出,川普1.0時期美中雙方起初聚焦於北韓問題與兩國貿易逆差問題,但當2018年3月美國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國依《301條款》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隨後雙方爭執點從貿易逐步擴大至科技、疫情、人權及外交議題;即便美中雙方最後在川普第一任期卸任前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緊張局勢仍未根本緩解。
川普2.0時期開始,美國在川普領導下再度對中國發動大規模關稅戰;從2025年2月開始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一路加碼至245%。中國以針鋒相對方式予以反制,目前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最高達125%。關稅大戰至今難分難解,更引發全球股市動盪不安。
熱門新聞:壹蘋10點強打|颱風樹倒砸毀2車 學校甩鍋撂話「你們去提國賠」!車主淚扛150萬修車
數據會說話:美中經濟互賴到底誰比較敏感與脆弱?
高佩珊指出,儘管美國試圖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中國依然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2024年美中雙邊貨品貿易總額達5,830億美元,儘管較2018年高峰期減少12%,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仍高達2,950億美元,占美國GDP約1%。巨額的貿易逆差是川普念茲在茲的首要問題。在外國直接投資(FDI)方面,截至2023年,中國對美國投資金額約為440億美元,較2018年下降15%。同樣,美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亦大幅縮減至僅33.2億美元;顯示雙方對彼此的投資正在收縮。
另外外界關注的美國政府債券問題,高佩珊說明,截至2025年1月,中國持有7,608億美元美國政府公債,現為美國第二大外債持有國。若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債,可能對美國金融市場造成重大衝擊,但同時也會損及自身資產價值,但美債與稀土一樣都是中國擁有的談判籌碼之一。
根據世界經濟資料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對全球GDP成長的貢獻率達到30.5%,美國為9.1%;未來除非發生重大地緣政治衝突,否則中國經濟成長趨勢仍將維持。
高佩珊觀察,在首次貿易戰開打後,中國雖然對於美方發動的攻勢予以反擊,但主要仍以「防守」為主,而且在貿易戰過程中仍表示願意以會談方式解決雙方經貿問題,當時中方對美方提出之要求仍有所配合。
此次關稅戰,中國態度強硬,中國官方亦在多邊平台如世貿組織(WTO)持續對美國提出訴訟,堅決強調不會單方面讓步;顯然有備而來。
高佩珊說明,雙方博弈過程中,因為兩國內部政治結構的不同,也會影響雙方應對策略。美國政策制定受限於民意與市場反應;例如在高額關稅政策引發金融市場下跌後,川普不得不宣布暫緩對多數國家徵收高額關稅,唯獨持續對中國加壓。
而反觀中國,因政治體制不同,內部較無雜音、民族主義動員力量強大,對外政策較能保持高度一致性。
美中經貿對抗 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更加緊張
高佩珊指出,川普2.0時代的美中對抗,不僅加劇雙邊貿易與經濟脫鉤趨勢,更加深全球地緣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在全球化退潮、地緣衝突頻傳之際,美中兩大經濟體若無法有效管理矛盾,將進一步削弱世界經濟成長動能。
高佩珊認為,如果雙方皆不退讓,僵局恐將持續並帶來長期性負面外溢效應。未來各國在面對美中對抗也會面臨選邊站的壓力,各國皆需更加審慎、彈性調整經貿政策,以因應新的國際經濟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