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張峰義理事長表示,今年夏季新冠疫情高峰短短10週就造成1,280人重症,超過過去10年最嚴重的流感季。但民眾普遍對新冠威脅掉以輕心,認為只是「小感冒」。事實上,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的死亡風險是流感的2.22倍,確診後甚至可能導致肺炎、多重器官衰竭,還有7成患者在感染4個月後至少有1個器官受損。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六月辣到該邊快走光 私會勾纏GUCCI男(狗仔直擊)
調查也顯示,疫苗猶豫族群中有4成不放心疫苗安全,擔心心肌炎、免疫失調或DNA被改變。對此,專家澄清目前新冠疫苗安全性已大幅提升,美國追蹤數據並未發現心肌炎風險升高,感染新冠反而比打疫苗更容易出現嚴重心肌炎。台灣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約每10萬人3件,與流感疫苗的2件差不多,安全性已獲國際肯定。
台大醫院黃立民教授進一步說明,mRNA疫苗技術已研究超過20年,不會進入細胞核,不可能改變DNA或引發基因突變。全球累計接種超過141億劑新冠疫苗,臨床監測超過9年,並未出現長期副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都經過驗證。專家也提醒,疫苗不但能降低重症風險,對糖尿病患者還能幫助血糖控制,甚至降低20-27%的中風風險。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提醒,民眾常因網路謠言而對疫苗卻步,但新冠不是「小感冒」,輕忽或相信錯誤資訊只會讓自己陷入危險。隨著秋冬將迎來新冠與流感雙重威脅,專家呼籲高風險族群務必接種「左流右新」,如有疑慮應向專業醫師或可信平台查證,不要讓錯誤認知成為健康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