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仁分享,有一名患者在感染COVID-19後又併發細菌感染,長期使用抗生素與抑酸劑,之後腸胃持續不適,檢測發現腸道中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比例高達25%。劉博仁說,這類細菌若過度繁殖,會導致腹瀉、脹氣、營養吸收不良,甚至增加慢性發炎與腸道菌相失衡的風險,進而影響免疫力與情緒。

治療方式需依症狀不同而調整。若患者有腹瀉且檢出毒素陽性,醫師會視情況開立專用抗生素並搭配飲食調整;若只是比例偏高但無明顯症狀,則不一定需要立即用藥,但必須積極改善腸道環境,以防未來出現問題。劉博仁補充,功能醫學也會透過特定植物精油(如牛至、百里香、丁香)或薑黃、大蒜精等天然成分,協助抑制壞菌,但這些方法必須由專業醫師評估後使用。

 

預防方面,他提醒民眾避免不當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與抑酸劑,日常生活應多吃高纖蔬果與發酵食品,減少精製糖與加工食品,幫助維持腸道好菌平衡。劉博仁強調,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若菌相失衡,恐牽動全身健康。若曾長期用藥或感染後腸胃不適持續,建議及早檢查腸道菌相,讓好菌回歸、壞菌退場,守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