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臺高級中學於今年大學分科測驗報名程序中,因誤用往年表格導致部分學生報考科目錯誤,經統計,該校今年畢業學生共計134人,透過其他管道錄取學校學生計107人,本次報名分科測驗學生27人,其中漏報數乙、多報歷史計3人;漏報生物、多報歷史計5人;漏報歷史、多報生物計15人,受影響學生共計23人。

熱門新聞:建臺高中分科測驗「報錯科」!23學生枉苦讀3年 校方認錯了

事件傳出後,苗栗縣政府、國民黨立委邱鎮軍及無黨籍縣議員曾玟學等人,分別透過管道向教育部、國教署、大考中心等單位,為學生爭取補救機會,但教育部今天正式回應,考量公平性與試務風險,決定不予變更考科安排。

邱鎮軍在臉書發文說,他能理解教育部的顧慮,考場制度龐大、環節繁多,臨時變動確實存在風險,也牽涉全國三萬九千名考生的公平性,這些都是政府部門需要面對的責任,但他也必須誠實的說,「如果制度只能處理常態,卻無法面對例外、提出任何彈性與補救機制,那這本身就是制度的侷限。」

邱鎮軍說,他的立場很清楚,校方在報名流程中明顯失職,後續一定要由主管機關徹查、究責、改善,但今天,真正能決定是否給這 23 位學生一條補救之路的,不是學校,而是教育部與大考中心。學校的疏失,是錯誤的起點,但中央選擇不補、不改、不給機會,才讓這場錯誤變成了真正的傷害!

邱鎮軍強調,他會批評教育部與大考中心,是因為他們握有資源、權限與制度設計的主導權,而當手握權力的主管機關,只用一句「無法處理」來畫下句點,「我怎麼可能不追問?」

教育部說「學生也有責任,沒有上網再次確認報考資料」,邱鎮軍說,他不否認,但他要問的是,當制度是以學校為主體進行集體報名,這些學生信任學校、信任流程,許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參加大考,在規定內完成報名流程後,根本不會料到整批科目被報錯,唯一有能力補救的主管機關,選擇用「學生也有責」作爲說法,這難道合理嗎?

邱鎮軍說:「當制度出錯,責任不該全推給最沒有權力的那一群人!」這些學生,有人準備了生物,卻被迫考歷史,有人讀了歷史,卻臨陣換成生物,所謂的「公平」,在他們身上早已不復存在,所幸縣府已承諾為這 23 位學生成立專案輔導小組,協助志願選填。

邱鎮軍說,接下來他也會持續要求教育部與國教署,針對這起事件進行制度性檢討,未來面對類似情況時,是否能有更具彈性、更有同理心的應變機制,讓公平不再只是一句話,而是真正能落實在每一位學生的命運裡。

建臺中學今天上午在臉書發文,表示關於分科測驗報名作業疏失一事,學校已於第一時間進行内部調查並查明為行政流程上的疏漏,「對於因此造成學生與家長的困擾與不安,我們深感遺憾與歉意,並正積極協助每位受影響學生進行後續升學規劃與心理支持。」

建臺高中發聲明致歉。翻攝建臺高中臉書
建臺高中發聲明致歉。翻攝建臺高中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