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這起地震是典型的板塊運動造成。台灣東部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菲律賓海板塊持續往北隱沒,因此形成各種深度的地震。這次主要是發生在沖繩海槽西側位置,屬於較深層的地震,造成地表震度分布相對平均,但集中區域仍有明顯晃動。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關於這次國家級警報的啟動時機,吳健富指出,這起地震在震後第16.6秒才發出警報,主要是因為震源較深,地震波從地下傳到地表本身就要花10幾秒,等到地面測站收到訊號後,才會開始計算規模與影響範圍,進而發布警報。他也說,這次針對宜蘭與台北發布警報,台北因為盆地效應加乘,實際感受到的晃動程度達到標準下限。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飛韓做醫美貪便宜代價大!醫師揭3大隱形成本 設備藥材難辨真假

昨天深夜11點26分,東部外海也曾發生一起規模5.9的地震,震央接近與那國島北側。不過吳健富強調,昨晚與今天的地震都是獨立事件,與先前的0403地震也無關。0403地震的餘震活動目前已回到背景值,不再特別提及。由於與那國島地區屬「網外地震」,我國測站主要設於陸地,深度資料較不準確,目前台灣測得深度為15.3公里,後續將由人工調整修正。

吳健富也提醒,根據1973年至今的地震資料,這起地震方圓15公里內曾發生過2076筆規模5.5以上地震。去年就有148起規模5到6的地震,前年則是234起,平均每年約有45個,數量驚人。他再次呼籲,台灣是板塊碰撞非常活躍的地區,地震發生難以預測,民眾平時應做好防震準備,避免物品掉落砸傷人,保護生命與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