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AMA》期刊研究,這些「瘦胖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而且年紀越大,風險越高,50至64歲族群的風險是20至34歲的3倍,65歲以上甚至高達4倍。陳威龍醫師解釋,肥胖者因外型明顯,較容易意識到健康問題並尋求治療,反觀瘦胖族群,雖然體重正常,但因缺乏肌肉、內臟脂肪堆積,反而忽略健康警訊,直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才驚覺嚴重性。
陳醫師分享,一名45歲金融業女主管,BMI僅20,自認健康狀況良好,卻在健康檢查時發現三酸甘油脂過高,進一步檢測顯示體脂率高達35%,且已有中度脂肪肝,糖化血色素與胰島素阻抗偏高,被列為糖尿病高風險族群。這顯示即使體重標準,也可能潛藏嚴重健康危機。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啦啦隊女神聲量調查 李珠珢霸榜!林襄吊車尾 前8名被韓籍全面攻佔(壹蘋輿情)
為了避免成為「瘦胖子」,陳醫師提供四大健康守則:1.飲食均衡,減少糖分與加工食品,採用「211餐盤法」;2.規律運動,搭配有氧與阻力訓練增加肌肉量;3.充足睡眠,每晚6至8小時穩定荷爾蒙;4.定期健康檢查,掌握血糖、血脂、血壓與胰島素阻抗變化。 他強調,體重不是健康的唯一標準,透過正確飲食、運動與檢測,才能真正降低慢性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