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負責維持平衡的「耳石」其實是些微小的碳酸鈣結晶,正常情況下應該固定在內耳的膜上。但當這些耳石因為老化、頭部外傷、感染、缺氧或鈣質流失而掉進半規管,就會干擾平衡功能,導致短暫而劇烈的暈眩。台灣統計數據顯示,女性發生耳石脫落的機率比男性高,可能與骨質疏鬆影響鈣離子平衡有關,因此年長女性更要特別注意。
耳石脫落導致的眩暈通常只有10到30秒,而且大多是因為轉頭、抬頭或側躺時被誘發,嚴重時甚至稍微一動就天旋地轉。與其他暈眩不同的是,這種症狀通常不會持續太久,但會反覆發作,因此特別讓人困擾。
目前治療耳石脫落的首選方法是耳石復位術,透過特定的頭部轉動,將脫落的耳石引導回正確的位置,幫助症狀緩解。若搭配藥物治療,可以減少不適感。不過要注意,耳石脫落的復發率極高,治療後1年內復發機率約18%,3年內復發率達30%,所以治療後仍需注意生活習慣,避免再次發作。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王大陸「向錢看」鑄大錯!《少女時代》爆紅就鬧解約 赴中國9年賺得盆滿缽滿
楊宗翰提醒,想要降低耳石脫落的風險,平時應該避免劇烈晃動頭部,做運動時盡量避免瑜珈這類會有倒立、快速轉動的動作。此外,還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環,避免缺氧,多補充鈣質、維生素B與D,幫助維持內耳健康。如果時常感到暈眩,務必要及早就醫,避免影響日常生活。
如果你確定自己是右側耳石脫落,可以試試國際期刊推薦的半翻跟斗式復位法:
跪在地板上,快速抬頭看天花板。
頭往下倒,讓額頭貼地,輕敲右耳後的頭顱。
轉頭看向右側手肘,維持此姿勢數秒。
迅速將頭抬到肩膀高度,與地板呈45度角。
快速抬頭回到坐姿,並保持頭部朝向右肩。
記得每個動作可能會引發眩暈,這是正常現象,請等待症狀消退後再進行下一步。如果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