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導,這項在美國遭禁的技術,會將母親受精卵中的「細胞核」(與父親精子的細胞核)轉移到一顆健康的匿名捐贈者卵子中。這樣能防止母親粒線體中帶有突變的基因傳給孩子,這些突變基因會引發無法治癒、甚至致命的疾病。

粒線體 DNA 的突變會影響多個器官,尤其是耗能高的部位,如大腦、肝臟、心臟、肌肉與腎臟。

報告指出,目前其中一名兒童已滿兩歲,兩位年齡介於一至兩歲,其餘五名仍為嬰兒。他們出生時都很健康,血液檢測顯示粒線體基因突變的含量為零或極低,且目前發展進度皆正常。

牛津大學的生殖醫學專家 Andy Greenfield 表示,這項成果是科學、倫理討論、病患溝通、法律制定、監管架構及母嬰照護系統多年努力的結晶。他稱研究人員提供的資料是「一個寶庫」,將開啟未來更多研究方向。

一般試管嬰兒篩檢過程中,醫師可挑選粒線體基因突變極少的卵子。但當所有卵子都攜帶突變時,就需用到這項新技術。

操作流程如下:

1. 先用父親精子與母親卵子受精;

2. 再從中取出雙方的「前核」——也就是攜帶所有遺傳資訊的細胞核;

3. 將這些前核移植進一顆健康的捐贈卵子內(已移除其原本前核);

4. 最終形成的胚胎具有健康的粒線體(來自捐卵者)與父母雙方的核 DNA。

領導研究的紐卡索大學生殖生物學教授 Mary Herbert 表示,這項「前核轉移」技術,等同於「以健康粒線體取代有缺陷的粒線體 DNA」。

研究顯示,六名新生兒的粒線體突變基因濃度比母親低了 95% 至 100%,另外兩位也低了 77% 至 88%,證明技術成效顯著。

研究團隊共對 22 位高風險婦女進行技術測試,目前除這八位成功分娩者外,另有一位懷孕中。這八起懷孕中七位孕婦過程順利,僅一位驗出血脂偏高,未出現流產案例。

研究人員也曾嘗試將「未受精卵」的細胞核轉移後再受精,但他們認為新方法能更穩定避免遺傳疾病傳遞。

英國在 2015 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合法化「粒線體捐贈治療」的人類研究國家。同年,美國國會撥款法案則禁止 FDA 使用經費審核任何涉及「可遺傳基因修改」的研究,等同全面禁止這類人類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