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預估第四季營收介於5.5億至5.7億美元,毛利率38%至40%、營業利益率15%至17%。研華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暨財務長陳清熙表示,記憶體與部分零組件價格上升對毛利率形成壓力,公司透過選擇性調價以維持財測區間內表現。

陳清熙強調,這並非全面漲價,且客戶反應良好,目前反彈極少,預期第四季將完整反映於毛利率表現。公司同時與供應商緊密合作導入替代料與設計升級,以降低成本波動影響。

針對供應風險,陳清熙指出,記憶體上漲壓力仍可能延續一至兩季,PMIC及部分類比元件仍偏緊,但狀況已有改善。研華已與主要供應商簽訂長期合約並建立安全庫存,確保出貨穩定。他坦言,為因應市場波動,公司將採取「謹慎但積極」的備料策略,將關鍵元件庫存天數提高至約100至110天。雖然此舉將使現金周轉週期略受影響,但他強調這是維持客戶滿意度與穩定供貨的必要措施。

展望2026年,研華設定整體營運雙位數成長目標,假設前提包括:半導體與醫療產業庫存調整在明年第一季結束、第二季起需求回溫,且全球總體經濟維持穩定。陳清熙表示,公司將持續強化AI、機器人與能源應用佈局,推升整體解決方案需求。智能系統事業群預期受惠於半導體景氣復甦與AI運算應用回溫,智能服務事業群則在Oris整併效益與醫療、交通專案帶動下延續強勁動能。

區域布局方面,研華預期2026年北美市場將成長最快,年增率約14%至16%,受惠於半導體設備投資回升及醫療、國防自動化需求。歐洲與中國則預估維持低雙位數成長,約10%至12%,分別由能源、交通與本地自動化建設推動。陳清熙提醒,儘管歐洲B/B Ratio一度升至1.23,但仍受季節性補貨與地緣政治變數影響,公司將持續審慎觀察。

陳清熙透露,併購仍是研華中長期成長的重要策略。2026年鎖定AI、邊緣運算、醫療與物流等垂直領域的軟體及解決方案公司,規模介於3,000萬至1億美元,希望透過1至2件策略性併購,加速從硬體供應商轉型為整合方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