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應用 SIG已吸引逾60家會員加入。呂承哲攝
智慧機器人應用 SIG已吸引逾60家會員加入。呂承哲攝

本次成立的「智慧機器人應用 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已吸引逾60家會員加入,包括華碩、和碩、信驊(酷博樂)、悠泰、盟立、達明、博鈞、SigmaRobotics 等,成員數仍持續增加。記者會以「聚勢共創‧智能未來」為主題,盟立、達明及工研院針對「技術研發、市場應用、前瞻未來」進行分享,並設置展示專區,呈現臺灣智慧機器人跨域整合與應用成果。

智慧機器人應用SIG願景。呂承哲攝
智慧機器人應用SIG願景。呂承哲攝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指出,中央正推動「AI 新十大建設」,從「智慧應用、關鍵技術、數位基礎」三面向佈局,智慧機器人是關鍵技術之一。政府將以「產研並進、南北協同、應用導向」為核心,4 年投入 100 億元科技預算,國發基金 10 年再投 100 億元,引導民間投資,目標 5 年內將專業用服務型機器人產值由 40 億元擴至 500 億元。他強調,將結合南部聚落與地方智慧平台,推動北部研發落地,透過 AI 模型與雲端服務強化機器人感知、決策與協作能力,並在健康照護、旅宿、智慧製造等領域建立示範場域,帶動全台應用擴散。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智慧機器人應用SIG 結合中央政策與在地產業能量,依託柳營科技工業區、工研院六甲院區的「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及國研院沙崙「機器人研究中心」,打造全球 AI 機器人供應鏈關鍵樞紐。他指出,自去年行政院宣布沙崙成為全台首個 AI 產業專區後,今年國發會也核定籌設南部科學園區沙崙生態科學園區,展現中央與地方共同發展機器人及 AI 聚落的決心。隨著 AI 算力建設與研發能量到位,臺南正朝國內創新科技應用重鎮與國際新基地邁進。

黃偉哲強調,全球機器人產業競爭激烈,臺灣必須在中央政策支持下整合資源、創造應用場景,協助本土業者與國際大廠並進。智慧機器人不僅有助解決勞動力短缺與 3K 產業人力不足,也將在製造、物流、醫療、長照等領域創造新契機。他提醒,產業聚落需長期研發、製造與驗證投入,透過產官學研合力,臺灣有機會建立具全球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鏈。

智慧機器人應用SIG分為「場域應用組」、「零組件組」、「驗證測試組」與「產業落地組」四組。呂承哲攝
智慧機器人應用SIG分為「場域應用組」、「零組件組」、「驗證測試組」與「產業落地組」四組。呂承哲攝

智慧城市產業聯盟會長胡書賓指出,智慧機器人應用SIG 將成為國內產業合作與國際展會鏈結的起點,分為「場域應用組」、「零組件組」、「驗證測試組」與「產業落地組」四組,包含建構聚落、落地驗證、孵化新創及制定標準,並規劃舉辦工作坊及論壇,推動業者擴大投資。他回顧,2015 年華碩曾投入智慧機器人,但受限於 AI 語音辨識與推理不足及缺乏實證場域,市場推廣受阻;如今大型 AI 模型突破語音與推理瓶頸,帶來「實體 AI」(Physical AI)新時代,讓智慧機器人應用前景再度被打開。

胡書賓強調,技術進步之外,實證場域同樣關鍵。醫院、長照、商場、旅館、工廠及災害救援等皆是測試應用的最佳場景,唯有讓智慧機器人融入市民生活與企業流程,才能創造實質價值並健全臺灣產業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