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MD、蘋果到特斯拉,領悟設計與組織核心運作

Jim Keller職涯相當豐富,擔任過英特爾矽工程集團資深副總裁、AMD首席核心架構師以及特斯拉自動駕駛副總裁等職位。他回顧自己當初加入蘋果,是因為好奇心,想理解一間偉大公司如何誕生。他最驚訝的是,Steve Jobs 能在一天內拍板決定,隔天公司立即執行,這種組織文化讓他理解,快速決策與執行力,是產品創新的關鍵。他也參與了數代 iPhone 晶片的研發,並見證了 晶圓代工從三星轉向台積電的過程。當時外界認為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但蘋果僅用一年就解決所有問題,這種速度讓他印象深刻。

轉戰 AMD 時,Jim Keller面臨的卻是另一種挑戰。當時 AMD 幾乎瀕臨破產,但他觀察到公司內有大批優秀工程師,卻未能產出與人才相稱的成果。深入後,他發現組織沒有圍繞明確目標在運作。於是,他帶領團隊重新建立架構,設定高難度但清晰的目標,最終打造出 Zen 系列處理器,不僅改寫了 AMD 的命運,也讓公司重新回到產業核心戰場。



被稱為矽谷「晶片大神」、Tenstorrent 執行長Jim Keller。呂承哲攝
被稱為矽谷「晶片大神」、Tenstorrent 執行長Jim Keller。呂承哲攝

在特斯拉時期,Jim Keller再次進入陌生領域。馬斯克告訴他:「汽車將會是一台輪上的電腦。」這句話讓他決定接受挑戰。Keller 當時承諾「18 個月內能造出一台車」,事後雖笑稱自己應該說 24 個月比較保險,但這段經驗讓他更堅信跨領域整合的重要性。他補充,馬斯克並不是為了金錢而創業,而是出於使命感,像拯救地球這樣的願景,才是驅動團隊的力量。

Jim Keller也分享了在英特爾與台積電的不同體驗。在英特爾,製程推進通常是「22 奈米—14 奈米—10 奈米」逐步汰換,舊廠往往被拋棄;台積電卻能同時推進最新製程,並高效運行舊節點,讓他非常驚訝,「這是對的做法,也讓我看到台積電與眾不同的效率。」

相關新聞:台積電侯永清:摩爾定律沒有消失 人形機器人將成新一波應用關鍵

摩爾定律仍有百倍改善空間!Jim Keller透露來台設點計畫

談到摩爾定律,Jim Keller表示外界常說它已經失效,但他完全不同意。「我做過推算,摩爾定律至少還有100倍的改善空間。」他認為摩爾定律不只是幾何微縮,而是持續找到效能提升的新方法。

隨著製程微縮愈發困難,產業必須轉向 系統設計、異質整合、架構創新,甚至藉助 AI 工具來延續摩爾定律的精神。他強調:「我們需要更快試錯、更快迭代,讓摩爾定律在另一條跑道上繼續前進。」

作為 Tenstorrent 執行長,Jim Keller現在的重心放在 AI 原生處理器與開放架構。他透露,Tenstorrent 選擇以 RISC-V 為基礎,並積極推動 Chiplets 概念,目的是讓更多中小型團隊能以合理成本參與創新,如果只有能負擔先進製程的公司才能做創新,那創新就會只剩大公司在玩。

他也直言,很喜歡台灣的產業生態,台灣的中小企業非常有力量,這裡不只有晶圓廠,還有封裝、系統、電路板,能把完整鏈條湊齊。因此 Tenstorrent 將在台北設立辦公室,招募營運與工程人才,強化與本地製造商的合作,打造更快迭代的研發環境。

Jim Keller強調,如果能把製造與交付的節奏從「以年為單位」縮短到「以月、以週為單位」,創新速度將會徹底不同。他認為台灣正是能讓這件事發生的關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