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自然人憑證是受理數位存款帳戶開戶的方式之一,近來發生有民眾把自然人憑證轉交或借給他人,或是第三人冒用民眾憑證來開立數存帳戶,淪為詐團人頭戶,部分銀行於是宣布暫停受理自然人憑證開數存戶。

停辦自然人憑證開戶的銀行,一開始包括台銀、彰銀、一銀、華南銀、合庫銀、土銀、台企銀、兆豐銀等八大行庫,之後北富銀、台新銀、高雄銀、京城銀、永豐銀等民營銀行也紛紛跟進,銀行業者表示,原本是希望藉由暫停受理來採取管控措施,杜絕詐騙集團開設人頭戶。但此舉造成的不便,也引來民眾抱怨連連,覺得銀行為了打詐,近來不只限縮ATM提款金額,現在就連開戶也變得困難重重。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昨在金管會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之前發現第1類數位存款帳戶的警示戶較多,因此才會有銀行暫停使用自然人憑證開戶,但依據統計,越來越多國人開立數位存款帳戶,平均每位成年人開立1.3個數存戶,此外分析警示戶比例,數存戶的警示戶比率為0.063%,若全體帳戶扣除數存帳戶後,一般帳戶的警示戶比率為0.062%,兩者差距並不大。

侯立洋指出,金管會於6月18日召集銀行公會和國銀開會研商之後,已確立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的多項可行的配套措施,且已要求銀行依照風險基礎強化措施,可恢復開辦自然人憑證開戶。

至於恢復開辦的可行配套措施,侯立洋舉例,包括自然人憑證搭配實體帳戶,或採電信認證、搭配視訊,其他銀行臨櫃開立存戶、或是銀行自己加強審查,或是限制交易功能等各種強化措施,都是銀行重新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可以採取的可行配套措施。

侯立洋表示,金管會已在6月25日發函給上述停辦的銀行,明確指示銀行應根據會議決議,儘快調整系統及作業流程,須在三個月內完成,金管會將在9月中旬了解各銀行恢復辦理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