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集團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小港電池廠7月14日清晨發生火災,對公司財務與新興電池產業造成重大衝擊。董事長張安平14日接獲消息後,立即從海外返台,並於7月15日上午9時30分抵達火場現場指揮。
火災發生至今將滿一個月,台泥先是在今晚19時15分召開重訊記者會,對外說明張安平與經營團隊今於董事會中提出電芯廠火災事件專案報告,台泥間接持有三元能源科技78.1%股權,初步評估廠房、設備及存貨報廢的帳面價值及目前已知拆除及修復費用,共計約新台幣164億元,扣除預估可獲得的保險理賠後,依持股比例計算,這次事件對台泥公司獲利影響初步預估約為新台幣110億元,具體損失金額尚待確定,但此為非額外現金支出之損失。此事件將列為2025年上半年財報的重大期後事項。
張安平隨後又於今晚20時在台泥大樓,親率高階主管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張安平於晚間記者會上指出,火災發生後,他與團隊日夜不間斷地檢視事故原因,協助客戶尋找因應方案,小港廠從兩年前的空地建成高階電池廠,產品已獲英國民航局、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及歐洲航空安全局等國際嚴格認證,團隊研發的高階三元電芯可應用於航空、自動化及產業運輸等領域,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核心。
張安平坦言,關鍵時刻遇到火災受挫,但台泥不選擇放棄,「這場火,不僅燒毀了電池廠,更是對台灣新興電池產業的嚴肅拷問!」他語重心長地說,最簡單的選擇是退出,但台泥投入了龐大資源,培養出難得的技術與人才,若此時選擇中途放棄,不僅辜負團隊努力,更影響客戶與整個產業發展,「許多客戶正處於突破瓶頸的關鍵期,信任台泥並通過嚴格考驗,公司必須繼續支撐並完成承諾。」
張安平說,對許多三元廠的員工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在家鄉高雄、台南的一個希望,「我們不能讓這個希望因意外而破碎」,他強調真正的進步來自面對錯誤的勇氣,台泥會在挫折中重新站起,為團隊尋找更穩健、光明的道路。
此外,張安平不諱言,研發與產品雖已獲國際肯定,此次火災事故顯示,在工廠管理與安全控管上,仍有優化的空間,未來將以更嚴謹態度提升標準,與全球頂尖團隊合作,推進更安全與永續的經營模式,保障員工與股東權益,讓台灣在國際舞台持續參與並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