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田玉直言,台灣關稅稅率最終為何,股市必然會有反應,但是現階段不評論正負面影響,只希望我們跟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不要太大,只要條件接近,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就會有信心。
吳田玉指出,關稅政策牽涉供應鏈來源、產品價值組成比例、物流模式等,實際徵稅後的實質衝擊需等公告出爐才能具體評估,產業與政府合作多年,大家會知道如何因應。
談及集團全球布局策略轉變,吳田玉透露,過往日月光採取多點分散的生產策略,但隨著AI技術推動市場變革,未來投資方向將朝向更具規模與聚落經濟效益的模式發展。吳田玉指出,台灣的半導體聚落已具全球競爭力,未來包括AI機器人等應用需求龐大,如果還是每個地方一、兩千人的分散模式,將難以有效因應快速轉變的需求與技術升級。
吳田玉表示,在現在時間點做任何假設性回答都不健康,因為自己不代表產業,每家公司的因應方式也不同,大家把自己手上事情做好,靜觀其變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隨著8/1關稅大限將至,美國主要貿易逆差國僅剩下台灣還未有具體消息,彭博社報導,台灣可能與日本稅率15%相近,但要求增加對美投資,行政院則是表示,雙方完成技術性磋商,等待美方公布結果,至於更為複雜的232半導體調查,吳田玉強調尊重並遵守,在美國的投資則是評估中。
也有報導指出,台灣廠商已經針對潛在的關稅風險進行因應措施,即便台灣關稅公布,也不至於讓供應鏈失衡。
此外,像是台達電董事長鄭平也在31日法說會上透露,川普關稅內容變化太快,企業通常需要一季到半年時間評估,目前關稅由美國客戶吸收,美國製造是主要方向,台灣是負責中段組裝,美國則是後段系統,若泰國關稅維持36%,明年客戶可能會有調整,但是較大的據點仍需要2到3年時間建置。
報導也提到,美國可能對台灣課徵20%半導體關稅,但主要是對成熟製程晶片,這讓以先進製程為主的台積電可以暫時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