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台灣,悠遊卡數位化至今仍未整合Apple Wallet或Google Pay。雖然北捷支援部分信用卡進閘,但那走的是金融通道,不是悠遊卡本體。儲值還得跑超商,有些車站也不支援自助加值。手機支援情況也不一,Android機型挑裝置,Apple則乾脆不開放。
科技進步不只是做App,而是讓生活可以少一點掏包掏卡的繁瑣感。當世界交通卡都在跑步進Apple Pay,台灣卻像卡住NFC天線的捷運閘門:想前進,但總是有點不順。
蘋果正式支援韓國Tmoney加入Apple Wallet,iPhone感應就能搭地鐵、公車、買炸雞,一機在手,走跳首爾再也不用找加值機或排隊買卡。放眼亞洲,香港八達通早在2020年就上架Apple Pay,日本Suica更是一早就能嗶進東京車站、自動扣款、支援多卡切換。
反觀台灣,悠遊卡數位化至今仍未整合Apple Wallet或Google Pay。雖然北捷支援部分信用卡進閘,但那走的是金融通道,不是悠遊卡本體。儲值還得跑超商,有些車站也不支援自助加值。手機支援情況也不一,Android機型挑裝置,Apple則乾脆不開放。
科技進步不只是做App,而是讓生活可以少一點掏包掏卡的繁瑣感。當世界交通卡都在跑步進Apple Pay,台灣卻像卡住NFC天線的捷運閘門:想前進,但總是有點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