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企業在「AI化指數」三大面向中,以「技術應用」成長最為明顯,平均指數達47分,其中資通訊產業表現最佳;「人才培育」則平均僅31.5分,約47%企業尚未規劃AI人才發展策略。

AIF執行長溫怡玲指出,面對全球經濟與供應鏈環境變化,台灣企業若要保持競爭力,應加速導入AI,「現在正是關鍵時刻,不能再觀望」。

AIF依據企業AI成熟度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Unknowing AI」、「Conscious AI」、「Ready AI」與「Scaling AI」。調查顯示,約七成企業仍停留在「Unknowing」與「Conscious」階段,顯示多數尚未啟動實作計畫。儘管整體推動速度未見明顯突破,但「Unknowing」階段企業比例已略為下降,「Conscious」比例則呈上升趨勢,顯示企業對AI潛力關注程度提升。

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劉思泰表示,台灣擁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與ICT生態系,有助推動邊緣AI發展。透過模型蒸餾(Model Distillation)技術,AI模型體積縮小,可運行於手機、車載、PC等終端裝置,有助企業提升隱私性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與能耗。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蔡宗翰指出,企業若要實現AI落地,除需掌握雲端大型模型外,亦應具備設計可於資源有限裝置中運作之小型模型的能力,並將模型導入實際應用場景。

AIF亦於會中公布新版《AI應用指引》,針對不同AI成熟度的企業,提供具體導入策略與實作建議,並開發自研AI平台工具,協助中小企業以低門檻體驗AI應用,逐步建立導入信心與技術能力。

產業AI化大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企業導入人工智慧(AI)的進展緩慢。AIF提供
產業AI化大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企業導入人工智慧(AI)的進展緩慢。AIF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