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預告「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修正草案,由原先三道防線改為三道防線模型,此次增訂銀行業資產總額1兆元以上應設置風險管理長,預告60 天後上路仍有給予6 個月緩衝期。

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統計38家銀行,有17家銀行資產總額逾新台幣1兆元以上,其中有7家已有設風控長,但有10家銀行還沒有設置風控長,依法應在今年底前設置。

熱門新聞:經部攜紡拓會推動台灣品牌SEIVSON 東京時裝發布會拓日本市場

銀行內控制度的三道防線,包括第一道防線自行查核(風險監控),第二道防線法遵、風險管理(風險監控),第三道防線內部稽核(獨立監督)。王允中表示,考量銀行業採行風險導向內部稽核制度已行之多年,為透過風險評估方法,聚焦重要風險,並加強查核深度,以利資源有效配置。因此增訂採行風險導向稽核制度之銀行業得訂定專案自行查核頻率、重點及範圍。

王允中表示,這次法令大修,「等於房子拆掉重建」,評估對金融機構不會有太大衝擊及影響,用新的制度加強風險管控且運作更順暢,他表示以前銀行是將所有資源平均分配,「但發覺資源有限而風險無限,因此才要先分類風險,評估哪個部分風險最高,資源就放在哪裡。」

王允中表示,該辦法自2010年3月29日訂定發布以來,歷經7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為2021年9 月23日。對於此次內稽內控辦法修正原因,王允中解釋,過去的三道防線,主要是第二道防線督導第一道、第三道督導第二道,權限分明,可能有點僵硬,三道模型較能減少對立情形,較能相互配合。

以銀行執行打詐實例來說,第一線業務單位仍維持認識客戶或阻攔詐騙等工作,第二道法遵單位引導也還是在做一些相關規定的訂定,引導第一線往正確方向來執行,第三道內部稽核單位同樣執行查核作業。

 

王允中表示,由於現在環境變化太快,包含詐騙手法、駭客攻擊等,現行制度運行可能沒這麼順暢,以往銀行同仁可能一年開一次會檢討,導入三道模型後,協作次數將會有所增加,提供更多彈性、空間,程序也能有效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