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專業分眾內容正在建立更深的信任。數據顯示,87%的Z世代認為YouTube幫助他們深入探索興趣議題,81%觀眾更視平台為可信賴的資訊來源。像「弱電通」、「初日醫學」等分眾創作者,憑藉專業知識結合平台推薦機制,形成黏著度極高的社群,甚至影響消費決策。品牌端也看準這點,例如ASUS與創作者合作AI筆電行銷,不僅提升產品認知,還讓頻道訂閱數增加逾四成。

其次,沉浸式觀看場景正在擴張。2025年6月台灣YouTube觀看時長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一成,聯網電視帶動大螢幕觀看已成新趨勢。從動畫「Onion Man」的故事宇宙到遊戲實況直播,觀眾不再只是看,而是參與其中。品牌也將YouTube CTV視為行銷關鍵,例如三星就透過CTV廣告讓觸及率提升8%。

最受矚目的則是「文化匯流」。YouTube 宣布將 「多語言音軌」功能擴大開放至台灣數萬名創作者,讓影片能同時上傳多國語音版本,直接打開國際市場。數據顯示,台灣頻道觀看時間已有四成來自海外,這項功能將進一步降低語言隔閡,協助在地創作者直接觸及全球觀眾。像動畫《山道猴子的一生》、創作者奇軒的Tricking影片,正是跨語言破圈的典型案例。

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副總經理陳容歆表示,YouTube在台灣不只是影音平台,更是文化檔案庫與創新實驗場。未來,隨著AI工具與跨語言技術深化,YouTube將持續協助創作者與品牌突破界線,把台灣的文化能量推向國際。

YouTube要協助台灣創作者被世界看見。Google提供
YouTube要協助台灣創作者被世界看見。Googl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