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啓楷21日於司法委員會質詢表示,台灣早在2000年「蘇建和案」就曾開創先例,當時法院在庭外架設電視機,讓媒體與民眾即時收看庭審畫面,成為司法公開的重要象徵。然而,如今過了25年,同樣的司法院卻選擇退步,把鏡頭蓋上黑布,讓原本該屬於全民的司法過程再度陷入黑箱,令人憤怒。
張啓楷強調,立法院通過法庭直播立法,就是為了落實司法公開與人民監督,並非要求毫無限制的直播。現行制度早已允許針對人權、隱私、偵查不公開等個案情況進行適度遮蔽或延遲播放,技術上完全可行。司法院卻選擇以模糊說法推託責任,不僅是行政怠惰,更讓司法改革形同「倒退嚕」25年。
張啓楷指出,世界各國早已廣泛實施庭審公開,從南韓、印尼、印度到南非、埃及都已有庭審直播制度。台灣自詡為民主法治國家,卻在最基本的司法透明上落後他國,讓人不禁要問:柯文哲不怕、民眾黨不怕,司法院到底在怕什麼?檢察官又在怕什麼?是怕被看到不正訊問、誘導、脅迫供述,還是怕曝光審理瑕疵?這樣的態度只會讓社會更加失去對司法的信任。
張啓楷強調,司法是人民信賴的最後防線,司法院卻選擇以「黑布」覆蓋改革,踐踏七成民意與國會三讀法案,令人失望。他強調,若司法院持續拒絕落實立法精神,將在預算審查中嚴格反映,行政單位應負起政治與法律責任,不容司法改革淪為口號。